信誉商家。在线操作

又一伪私募非法吸存案告破,成立近10年,含德基金如何走到这一步?

同一时期,有投资者提供的含德基金文件显示,含德基金称近几年受到多方面因素持续影响,公司参与到二级市场的产品受到了严重冲击,导致亏损严重,一系列不利因素影响了兑付的及时性。该私募还承诺在2025年1月22日前支付本金的2%。若公司旗下相关资产提前处置完成,将提前进行兑付,另外承诺2030年12月31日前完成所有客户本金的兑付。

非法私募基金__非法私募基金什么处罚

图片来自雪球帖文

“非吸”之下,股权动荡、官司缠身

据中基协,上海含德基金成立于2016年1月,同年6月完成登记。这是一家私募股权、创业投资基金,注册资本为5000万元,实缴资本为1300万元。

天眼查显示,上海含德基金的登记机关是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经营范围包括股权投资管理等。今年7月,该局将上海含德基金列入经营异常名录,原因未按规定期限公示年度报告。

上海含德基金总部的参保人数显示为6人,分支机构参保人数显示为24人。上海含德基金旗下正在存续中的分公司共计7家,包括滨州分公司、宁津分公司、德州分公司、杭州分公司、枣庄高新区分公司、费县分公司、章丘分公司。此前,淄博、富阳、菏泽等12处分公司均已注销。

值得注意的是,据天眼查统计,与该私募存在相同联系电话关联情形的企业共计220家。

_非法私募基金什么处罚_非法私募基金

公司目前由于小彬一人全资持股,但从变更记录来看,上海含德基金的投资人几经变更。2017年3月,常洁退出上海含德基金的投资人行列,孔岳新进其中,与于小彬成为该私募的投资人。2个月后,于小彬退出投资人行列,张秀奇新进其中。到了2019年12月,于小彬又新进投资人行列。到了2024年10月,张秀奇退出投资人行列;同年12月,孔岳也退出投资人行列。

作为被告,上海含德基金因房屋租赁合同纠纷、民间借贷纠纷、合同纠纷、财产损害赔偿纠纷、侵害作品信息网络传播权纠纷等多个案由的开庭公告均被公开披露。

整体来看,上海含德基金的合规能力与偿债能力双缺失。

据天眼查,上海含德基金及于小彬已四次被列为被执行人,累计被执行总金额合计24.03万元。2024年12月,上海市宝山区人民法院对上海含德基金下达三次执行裁定,执行金额分别为7.24万元、5.01万元、6.98万元,因未按时履行法律义务,上海含德基金及于小彬被法院采取限制消费措施;今年2月,德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人民法院也将上海含德基金纳入被执行人名单,执行金额为4.8万元。

另有2024年欠税公告指出,上海含德基金因个人所得税欠税6136.53元。

自融自用,“伪私募”非法募资78亿

上海含德基金非法吸收公众存款一案并非个例。近年来,私募行业快速发展,部分不法分子却借此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之实。

最高人民检察院曾发布《依法从严打击私募基金犯罪典型案例》,明确指出存在以“私募基金”之名行非法集资之实,私募基金管理人挪用、侵占私募基金财产,在私募基金运营过程中实施商业贿赂等违法犯罪行为,并联合选编了“苏某明等人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等5件私募犯罪典型案例予以警示。

2015年11月至2020年6月,中某中基集团及主管人员孟某、岑某、庄某,通过实际控制的檀某资产、洲某资产、云某投资3家私募及辉某集团等10多家公司,通过“自融自用”开展私募相关活动。

孟某等指使檀某资产、洲某资产工作人员,以投资中某中基集团实控的多家空壳公司股权为名,使用庄某伪造的财务数据、贸易合同设计虚假私募产品,将单一融资项目拆分为数个私募产品,先后以上述3家私募为管理人发行、备案了39只基金产品。

这些产品由无私募销售资质的3家“辉某系”公司销售。孟某、岑某指使相关人员通过宣传会、论坛、随机电话等公开宣传,谎称有国资背景公司担保、虚设应收账款质押,变相保本保息,超备案募资,累计非法募集78.81亿元。

募集资金转入空壳公司后,从托管账户违规汇入中某中基集团账户形成资金池,由孟某、岑某随意支配:兑付投资人本息42.5亿余元,支付销售佣金、工资等17.1亿余元,转入个人账户及挥霍3.9亿余元,对外投资17.5亿余元。因集团投资项目长期亏损,主要靠 “募新还旧” 运转,截至案发,投资人本金损失38.22亿余元。

最终,中某中基集团被判罚金1亿元;孟某、岑某被判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没收个人全部财产;庄某因审理期间病逝,依法终止审理。案件办理中,公检法机关共冻结涉案存款 6500万余元,查封扣押房产、土地、股权数十处。判决生效后,上海一中院依法拍卖查封扣押资产,与存款一并返还投资人。

最高人民检察院指出,孟某等人虚构对外贸易项目、伪造财务资料发行内容虚假的私募基金,以虚假担保诱骗投资人投资,属于典型的使用诈骗方法募集资金。

值得一提的是,该院披露的5个私募犯罪典型案例中,所涉私募均在中基协完成登记,所涉私募产品也均完成备案。这种“形式合规”背后隐藏的实质违法行为,进一步凸显了如何准确识别“伪私募”的现实难题。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1953知识网 » 又一伪私募非法吸存案告破,成立近10年,含德基金如何走到这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