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誉商家。在线操作

没赚钱先上市?禾元生物给科创成长层打样

2025年7月,上交所《科创板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 5 号 —— 科创成长层》正式落地,为未盈利硬科技企业打开了全新的资本通道。

9月22日晚,武汉禾元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禾元生物”)在上交所网站披露招股意向书、发行安排及初步询价公告,正式启动发行工作。这家深耕植物源重组蛋白领域近20年的生物医药企业,凭借全球首创的“稻米造血”技术,将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今天我们就来好好聊聊,这家让“稻田变药厂”的企业究竟有何特别之处。

_禾元生物科创板_禾豊生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01

从稻田到药厂:禾元生物的20年攻坚路

1.技术破局:把不可能变成可能

禾元生物的故事,得从2005年说起。当时已是美国知名生物公司高级科学家的杨代常,带着一个颠覆性的想法回到了祖国——用水稻生产人血清白蛋白。

这在当时听起来近乎天方夜谭,要知道人血清白蛋白作为抢救休克、治疗肝硬化等重症的“救命药”,一百多年来都只能从血浆中提取,全球科学家尝试了无数技术路线都没能突破。

“水稻与人类蛋白质合成机制相似,还容易种植、成本低,安全性也高。”抱着这个信念,杨代常在2006年正式成立了禾元生物,在武汉光谷生物城扎下了根。

最初的日子并不好过,质疑声不断,但团队硬是埋头干了五年。2011年,他们终于取得重大突破:每千克糙米提取出了2.75克人血清白蛋白,这项成果发表在《美国科学院院报》后,连 Nature News 都惊叹“把不可能变成了可能”。

更关键的是核心技术平台的搭建。2007年,禾元生物成功建立水稻胚乳细胞表达平台OryzHiExp,这个平台就像一个高效的“生物工厂”,能让水稻精准合成目标蛋白。到2013年,这项技术拿下了国家科学技术发明二等奖,成为行业内的技术标杆。围绕这项核心技术,公司已拿下80多件授权发明专利,基本实现了全球知识产权布局。

2.从实验室到生产线:杨代常以身试药

技术突破只是第一步,要让实验室成果变成能治病的药品,还有无数关卡要闯。光是为了达到临床要求的99.9999%纯度,团队就花了3年时间,迭代了37套纯化方案。2017年,当植物源重组人血清白蛋白注射液终于拿到临床许可时,却没有医院敢轻易开展试验——毕竟这是全球首个植物源的同类产品。

关键时刻,杨代常主动站了出来,出具免责书后成为全球首位注射该药物的人类受试者。他的底气来自扎实的数据:曾用纯度99%产品中的杂质,以人体用量2500倍的剂量注射小白鼠,28 天后所有小鼠都存活良好。

禾豊生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__禾元生物科创板

杨代常以身试药的勇气换来了信任,确定了药品的安全性,国内的医院陆续开始进行临床试验,直至药品获批上市。

生产线的建设同样步步为营。2011年150公斤级中试生产线投产,2014年建成年产1吨的生产线,到2023年,年产100万支的智能化生产线正式投产并拿到药品生产许可证。如今,总投资19.09亿元的1200万支产能基地已在建设中,预计2026年投产后能替代四分之一的进口量。从新三板挂牌到摘牌冲刺科创板,从天使轮到5.56亿元Pre-IPO融资,禾元生物用一次次突破证明着自己的价值。

02

未盈利背后的研发底气

翻开禾元生物的财务报表,最显眼的是持续的亏损,但这恰恰是创新药企的典型特征。2022年至2024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44亿元、-1.87亿元和-1.51亿元。

禾元生物科创板__禾豊生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三年半累计亏损超5亿元,收入端却“纹丝不动”,看起来确实吓人。但仔细拆一下,就会发现”锅”主要在研发:2022—2024 年,公司研发支出合计3.86 亿元,占同期营收的463%—825%。HY1001 的 III 期临床、120 吨级 cGMP 原液基地、海外多中心试验,样样都是吞金兽。管理费用每年也稳定贡献 5 000 万+,其中核心技术人员股权激励占大头。可以说,禾元把能花的钱几乎都砸进了“技术护城河”。

现金流方面,经营、投资活动连续为负,公司靠股权融资“续血”。2022年中报账上还有6.5亿元,到2024年底只剩1.6亿元,两年半“蒸发”近5亿元。短期借款也从0飙到1000万,长期借款翻倍至 1.84 亿元——这些都是典型的“重资产、快烧钱”特征。

好在HY1001已于2025年7月获批上市,次年市场渗透率有望达到10%,而国内人血清白蛋白市场规模预计2030年将达570亿元,增长空间巨大。

03

什么样的企业能进入科创成长层?

禾元生物能成为科创成长层首家拟上市企业,绝非偶然,而是精准契合了板块的核心定位。那么,什么样的企业能够进入这一层次呢?

核心定位是“优质未盈利科技型企业”。科创板第五套标准,人称“烧钱也能上市”的金钥匙,核心要求只有三句话:

(1)预计市值≥40亿元;

(2)至少一项核心产品进入II期临床;

(3)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优势明显、市场空间大。

1.市值与业务要求

企业若选择以科创板第五套上市标准,需满足预计市值不低于40亿元人民币的基本条件,同时其主营业务或核心产品应当具备以下特征:

①获得国家相关部门的行政许可或资质认证;

②所处行业具有显著的市场发展空间;

③已实现关键技术突破或产业化阶段性成果;

④获得知名投资机构的一定金额的投资。

对于医药类企业,需至少持有一项一类新药二期临床试验批件;其他科技创新型企业则需具备突出的技术领先性,并符合科创板定位的相关要求。

2.适用范围

创板第五套标准最初主要面向医药研发企业,但现已将其适用范围扩大至以下等科技领域:

①人工智能:涵盖人形机器人整机及核心部件、AI芯片、智能控制系统等细分方向;

②商业航天:重点关注卫星制造、运载火箭、空间应用等民用航天产业链企业;

③低空经济:包括无人机系统、空管技术、传感器及低空服务运营商等。

尽管科创板第五套标准的市值门槛(40亿元)较创业板第三套标准(50亿元)略低,但企业仍需为细分领域的龙头企业,具备明确的技术壁垒和竞争优势。

写在最后

禾元生物冲刺科创成长层,是中国硬科技企业成长的一个缩影。从 2006 年的默默无闻到2025年的上市在即,近20年的坚守换来了技术突破和资本认可。

未来,当禾元生物的“稻米造血”产品走进千家万户,当更多硬科技企业通过科创成长层实现梦想,我们会更深刻地理解:资本市场对创新的包容,正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底气所在。而这一切,才刚刚开始。

如果你的企业也在准备上市,却在IPO材料准备、问询应对、规则理解上有困惑;或者你是董秘/证代,想提升自己的IPO实战能力——那么董秘俱乐部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补短板、避坑、链接资源”机会,我们的线下课程《董秘实务操作研修班》由资深董秘和行业专家授课,内容涵盖IPO上市、投资者关系管理、资本运作等核心技能,通过案例分析、模拟路演等实战训练,帮助学员快速掌握董秘工作要点。近期《董秘实务操作研修班》将于10月24-26日深圳开课,欢迎联系欧老师【19925345485】咨询了解!

_禾元生物科创板_禾豊生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1953知识网 » 没赚钱先上市?禾元生物给科创成长层打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