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3日,AI硬件公司未来智能宣布完成亿元级A轮融资,由蚂蚁集团领投,启明创投超额跟投。这是该公司继今年1月Pre A轮、4月Pre A+轮后的第三次融资。公司方面透露,本轮资金将投向三个领域:AI办公硬件产品线扩充、海外品牌viaim建设以及AI Agent技术研发。
从融资节奏来看,未来智能在不到一年时间内完成三轮融资,累计融资规模持续扩大。这在当前投资环境趋于谨慎的背景下,反映出投资机构对其商业模式和成长潜力的认可。
聚焦办公场景,跑通商业化“最后一公里”
实在在此次获融前,今年1月、4月分别完成Pre A轮和Pre A+轮融资后,本次A轮融资标志着其在资本市场获得持续认可。
据公司披露,本轮融资将主要投向三个领域:一是丰富AI办公硬件产品线;二是推进海外自主品牌viaim的市场拓展;三是加大AI Agent等技术的研发投入。
成立于2021年的未来智能选择从AI耳机切入市场。“创业之初,我们便明确要聚焦办公场景,做‘越垂直越有用’的AI助理。”未来智能CEO马啸回顾创业历程时表示,“耳机作为天然的‘听觉’入口,与办公场景高度契合,也因此成为我们的‘首选’。但我们的目标并不是简单地在硬件上叠加AI功能,而是从AI场景需求出发,深度重构硬件本身,确保能为用户提供真正实用、好用的价值。我们坚信,即便有了大模型这项强大的基础设施,最终的价值创造仍需落地到一个个垂直领域的应用中。”这种对垂直场景的产品思维,也构成了未来智能核心竞争力的基石。
从产品功能演进看,未来智能的AI耳机经历了三个阶段:早期解决录音转写的“记录”需求,逐步扩展至实时翻译、摘要总结、待办提取等“信息处理”功能,目前新一代产品已增加自动化标题概览、个性化摘要、语音唤醒等“交互”层面的能力。这一路径反映出公司从辅助工具向智能助理转型的战略方向。
市场表现方面,未来智能在2024年实现盈利。据公司提供的数据,今年618促销期间,5月发布的讯飞AI耳机Air2环比前代销量增长580%,讯飞AI耳机Pro3在抖音、天猫“入耳式蓝牙耳机”品类以及京东“AI蓝牙耳机”品类中取得销量第一。这些数据显示公司产品在消费市场获得一定认可。
当前AI行业面临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将技术能力转化为可持续的商业模式。未来智能通过“AI+耳机”聚焦“办公场景”的定位,在产品技术与商业价值之间建立了相对清晰的连接路径。
拓展海外市场,构建多终端生态
海外市场开拓是本轮融资的重点投向之一。2024年,未来智能以中国香港、新加坡为试点启动出海计划。今年1月在CES展会上推出品牌“viaim”,首期聚焦北美与亚太市场。此后公司加快扩张节奏:7月产品进入中东市场,9月在IFA展会上宣布计划进军欧洲。
据公司披露的销售数据,今年1月至7月,viaim品牌AI耳机在北美市场销量增长7.2倍,亚太区整体销量较去年下半年增长1.28倍,并在7月实现月环比673.1%的增长。中东市场虽7月中旬才进入,但首月销量表现亦符合预期。马啸认为,海外市场打开后有可能带来数倍于国内市场的增长空间。
不过,海外市场拓展面临诸多挑战。各地区消费习惯、渠道结构、监管环境存在差异,品牌认知度建设需要时间和资金投入。此外,国际市场已有成熟耳机品牌占据主导地位,新品牌突围难度不小。
技术层面,未来智能的长期目标是构建“Agentic AI办公助理”。今年5月,公司发布核心AI能力平台viaim大脑,定位为面向个人的商务办公AI智能体(AI Agent),意图让AI从被动响应工具升级为能主动辅助决策的办公助理。
围绕viaim大脑,公司规划推出多形态硬件产品,从耳机延伸至视觉等其他感知维度的AI硬件。这些终端收集多维度办公数据反馈给viaim大脑,使其更深入理解用户工作习惯,最终实现自主思考、主动规划并执行复杂任务。马啸透露,今年将发布一款面向高频记录场景的办公产品,明年会有更多非耳机类产品面世。
“一脑多终端”战略体现了公司从单一产品向生态平台转型的思路。不过,这一愿景的实现需要解决多个问题:不同硬件终端之间的数据协同、AI Agent的实际应用效果、用户数据隐私保护、生态系统的构建速度等,都将影响战略落地效果。
启明创投合伙人王世雨表示:“我们持续投资未来智能,是基于团队深耕垂直场景的产品化能力、已被验证的商业化效率以及构建AI办公生态的前瞻格局。这种从智能硬件到办公生态的升维思考,展现了团队对技术趋势的深刻把握和战略远见。期待未来智能不断突破创新,成长为全球领先的智能办公平台。”
单从产品形态来看,在耳机这一核心入口,未来智能已面临“群狼环伺”。华为、小米、OPPO、三星乃至苹果,均把AI通话摘要、实时翻译、语音助手塞进旗舰耳机,依托手机生态打“组合拳”;索尼、森海塞尔、缤特力则高举音质与商务降噪大旗,守住高端与专业渠道;更有SANAG、漫步者等把价格压到500元以内,用“轻AI”概念收割入门用户。
更隐蔽的竞争来自软件:阿里“通义听悟”、百度语音识别、WPS AI、腾讯会议等,把录音转写、会议纪要做成免费工具,随时可能“釜底抽薪”。未来智能虽凭借会议场景深度和讯飞技术背书暂时领先,但硬件参数、佩戴体验、价格带宽、品牌声量无一短板可失,一旦大厂把AI耳机打成“标配”,垂直红利将迅速摊薄。
更长期的变量来自“跨赛道”的降维打击。Meta与雷朋合作的智能眼镜已把通话、拍照、音乐、语音助手一并搬到眼前,扎克伯格直言希望“让用户少掏手机”;华为、小米、OPPO的AR眼镜也在测试多语言HUD字幕、实时导航、颈椎监测,耳机、手表、平板的功能被“一副眼镜”整合只是时间问题。一旦光波导、MicroLED和续航瓶颈突破,智能眼镜可能跃升为“下一代个人计算平台”,届时用户不再纠结“入耳”还是“头戴”,而是直接“所见即所得”。
对带有科大讯飞强技术基因的viaim而言,能否把viaim大脑沉淀的办公数据、会议场景Know-how快速迁移,如何把技术力进一步变成产品力和生态力,将决定未来智能究竟是成为跨赛道的赢家,还是被新硬件范式边缘化的“过渡品”。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1953知识网 » 未来智能完成亿元级A轮融资,蚂蚁集团领投启明创投跟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