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誉商家。在线操作

宁波银行三季报:总资产首破3.5万亿,资产质量稳中向好

近日,宁波银行披露了2025年三季报,该行交出了一份优秀答卷。

三季报显示,宁波银行前三季度营业收入549.76亿元,同比增长8.3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24.45亿元,同比增长8.39%。

在当前银行业整体增速放缓的背景下,宁波银行依然保持着稳健的增长态势,着实不易。尤其难能可贵的是,截至9月末,宁波银行资产总额达到了35783.96亿元,首次突破3.5万亿元,较年初增长14.50%;不良贷款率0.76%,资产质量继续保持业内较好水平。

这份效益、规模与质量兼具的财报背后,宁波银行到底做对了什么?

经营业绩韧性十足,盈利结构持续优化

单从盈利数据来看,宁波银行的这张“考卷”,无疑是其“周期绩优生”身份的最好背书。毕竟,不论是放眼国有大行、股份行,还是头部的城商行,业绩“双增8%”都是一个足够稀缺,且含金量十足的数字。

从单季度来看,宁波银行的营收与归母净利润表现同样非常出色。具体到第三季度,该行营收与归母净利润,分别同比增长9.19%和8.71%,如此充沛的发展势能,在万亿规模的城商行中也是稀缺的。

利息净收入是银行盈利的核心。今年前三季度,宁波银行实现利息净收入394.96亿元,同比大幅增长11.83%,增速高于营业收入整体增幅,这不仅意味着该行的净息差表现优于行业平均水平,也说明了在息差企稳的背景下,宁波银行通过存贷双增以量补价,收获了更多利息。

从三季报披露的数据也能得到印证,截至今年三季度末,宁波银行的净息差仍有1.76%,不仅与中报数值持平,而且也比全行业二季度的1.42%还要高出0.34个百分点。这点很关键,说明宁波银行净息差已企稳,为利息净收入的大幅增长提供了强有力支撑。

仔细分析也可以发现,宁波银行在负债成本管控方面成效显著。从利息支出看,前三季度该行利息支出395.66亿元,同比减少3.34%,在行业整体面临存款定期化、成本上升压力的背景下,这一成绩来之不易,这主要受益于宁波银行的负债来源相对更加多元化,不过度依赖高成本的个人定期存款。

根据招商证券测算,今年第三季度,宁波银行计息负债成本率进一步回落10bp,有效对冲了资产收益率下行压力。目前高成本存款到期仍在持续中,利率兜底条款引入整改期也即将结束,预计今年第四季度和明年,宁波银行负债成本下行趋势将持续,管控成效继续释放,对息差形成支撑。

非利息收入方面,宁波银行同样表现不俗。前三季度,该行实现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48.48亿元,同比增长29.31%,成为营收增长的重要推动力。一方面,可能是受益于资本市场活跃度提升,该行相关财富代销及资产管理业务收入增长较好;另一方面,宁波银行在长三角地区的零售客户基础较好,客群质量高,为财富管理业务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此外,报告期内宁波银行实现其他业务收入15.2亿元,同比大幅增长153.33%,反映出其在综合化经营方面取得重大进展。

正如该行在三季报中所指出的那样,2025年前三季,宁波银行继续打造多元化利润中心,目前在公司本体有公司银行、零售公司、财富管理、消费信贷、信用卡、金融市场、投资银行、资产托管、票据业务9个利润中心;子公司方面,有永赢基金、永赢金租、宁银理财、宁银消金4个利润中心,1至9月,各利润中心协同推进,四家子公司在各自领域稳健成长,盈利能力保持稳定,可持续发展能力也在不断增强。

规模增速保持高位,资产质量稳中向好

具体到规模与质量两个层面,这份财报同样也是宁波银行高质量发展的印证。

今年以来,宁波银行紧紧围绕“专注主业,服务实体”的经营思路,持续加大实体经济支持力度,提升服务的广度和深度,推动资产规模持续增长。

截至2025年9月末,宁波银行总资产首破3.5万亿元,较年初大幅增长14.50%,增速依然保持高位。其中三季度末贷款总额1.72万亿元,较年初增长16.31%,明显快于资产增速,显示出该行资产结构正在进一步优化。

深入分析贷款结构,会发现更多有价值的信息。报告期内宁波银行对公贷款余额1.08万亿元,较年初大幅增长30.83%;个人贷款余额5351.96亿元,较年初下降4.04%。

这一增一减背后,无一不反映了宁波银行敏锐的市场嗅觉。因为身处当前不断调整的市场环境下,控制零售贷款的投放,能够为银行规避不良风险,而相反,优质的对公项目因产生坏账率的可能性更低一些,正成为各家银行争夺的焦点。

而今年前三季度宁波银行能够实现公司贷款超30%的增长,显著说明了其在对公特定细分领域已经建立起非常强劲的竞争优势壁垒。

与此同时,报告期内该行票据贴现余额达1053.79亿元,较年初增长10.11%,这一增速相对温和,表明宁波银行并没有通过大量配置票据资产来冲规模,而是坚持做实真正的信贷投放,这的确非常难得。

从存款端看,同期末宁波银行存款总额达到了2.05万亿元,较年初增长11.52%。其中,个人存款增长3.83%,公司存款增长14.35%。可见,前三季度其新增存款也主要来自对公存款,带来的好处也很明显,那就是低成本的公司存款占比提升,会有助于该行优化整体负债成本。

防控风险是金融行业的永恒主题,银行经营更需要在利润和风险之间不断寻找平衡。宁波银行深谙此理,在实现规模、效益稳健增长的同时,也在进一步夯实安全边际,资产质量保持稳健,继续展现出不断提升的卓越风控能力。

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9月末,宁波银行不良贷款率为0.76%,与年初持平,显著低于行业平均水平。值得一提的是,自2007年上市以来,宁波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已连续18年保持在1%以下,在当前经济环境下实属难得,“经营银行就是经营风险”的理念一直在贯彻。

从该维度来看,资产质量的持续夯实,也是支撑起如今宁波银行资产规模高速扩张的底气所在。

从迁徙率看,该行关注类贷款迁徙率为35.43%,较去年底的52.60%大幅下降,说明宁波银行在贷后管理和风险预警方面做得非常出色,能够及时发现并处置潜在风险。这主要得益于该行将守住风险底线作为最根本的经营目标,持续完善全面、全员、全流程的风险管理体系,持续发挥风险管理价值,保障银行稳健发展。

拨备覆盖率方面,宁波银行依然充实,报告期末达到了375.92%,远高于监管要求,风险抵补能力继续保持较好水平,安全垫较厚,利润增补有空间。

以扎实向上姿态树立标杆,未来可期

基于以上分析,宁波银行的成绩,不是建立在某一项业务指标的超常发挥之上,而是源于多维度的齐头并进:规模稳步增长,结构持续优化,盈利保持稳健,风控扎实有效,因而受得起“高质量发展”的定语。

当前阶段,宁波银行的前景,已经得到了包括投研机构、股东和资本市场的共同看好。

就在宁波银行发布三季报后不久,不少券商机构纷纷“点赞”。国投证券发布的研报称:“展望未来,宁波银行经营情况已经见到拐点,在扩规模、控风险之间找到了适当平衡,预计其业绩、拨备水平有望保持稳定,具备较高的配置价值。”

国信证券也表示,该行收入与利润增速尚可,资产质量也持续改善,维持“优于大市”评级。招商证券更是在研报投资建议里对宁波银行维持“强烈推荐”评级。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稳健的业绩表现与持续的创新实践,也为宁波银行赢得了全球市场的认可。

最近,英国《银行家》杂志(其发布的银行业榜单具有55年历史,是国际权威排名之一)联合凯度公布的“全球银行品牌增速50强”榜单显示,宁波银行以强劲的品牌价值增速位列第33位,成为仅有的两家上榜中资银行。

显然,作为城商行的标杆,宁波银行凭借稳健的经营业绩、耐心的经营布局、深耕区域的发展前景,为整个行业提供了穿越周期的范本。在当下经济发展的新阶段,银行业需要更多这样专注主业、特色鲜明的优秀金融机构。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1953知识网 » 宁波银行三季报:总资产首破3.5万亿,资产质量稳中向好